重慶弱電工程管路施工工藝有什么提高辦法?
時間:2018-03-27 發布人:管理員
一、重慶弱電工程施工預備
重慶弱電工程開工前現場項目經理和技能員做好施工資料的移送、技能交底作業,應詳細閱覽移送的一切資料,了解工程規模、進展、質量等要求,組織分配好自身隊伍的施工人員、施工東西,并對施工人員做好技能交底等作業。擬定《現場施工資料交接單》并簽收。
開工前應盡可能依據所得到的資料,及早發現施工圖紙、施工文件、施工進展方案中的問題由現場項目經理牽頭各相關方交流、和諧,以達到共同。
重慶弱電工程開工前應有方案的在各施工崗位上裝備滿意施工要求、滿意進展要求的適合數量的施工人員及施工東西。

二、重慶弱電工程的管路敷設
2.1暗配管
敷設與多塵和濕潤場所,應作密封處理。
暗配的管子宜沿近的道路敷設并應削減曲折;埋入管或混凝土內的管子離外表間隔不應小于15mm。
埋入地下管不宜穿過設備根底,如過根底時應加保護管。
管子煨彎、堵截、套絲應契合要求,管口無毛刺、潤滑,管內無鐵屑,絲扣明晰干凈,不過長。
管路銜接:絲扣銜接應上好管箍,焊接應結實;管路超越必定長度應加裝接線盒。
暗管敷設辦法:隨墻配管;大模板混凝土墻配管;現澆混凝土樓板配管;預制圓孔板上配管。
穿過變形縫的管路應該設有補償設備,補償設備應活動自若,配電線路穿過建筑物或設備根底時加裝保護套管,保護套管平坦,管口潤滑,護口結實,與管口緊密銜接,加保護套管處在蔭蔽工程中表明正確。
作好地線銜接。
2.2明配管
依據規劃圖加工支架、吊架、抱箍及彎管。
彎管半徑不小于管外徑的6倍;扁鐵支架不小于30mm×3mm,角鋼支架不小于25mm×25mm×3mm。
測定盒、箱及固定方位:依據規劃首要測出盒、箱與出線口等的精確方位。依據測定的盒、箱方位,把管路的筆直、水平走向彈出線來,依照設備規范規則的臥定點間隔的尺寸要求,計算斷定支架、吊架的具體方位。固定點的間隔應均勻,管卡與終端、轉彎中點、電氣用具或接線盒邊際的間隔為150—300mm。
固定辦法有脹管法、木磚法、預埋鐵件焊接法、穩注法、剔注法、抱箍法。
管路銜接:查看管子有無毛刺,鍍鋅層或防銹漆是否完好,鋼管禁絕焊接在其它管道上。
鋼管與設備銜接應加軟管,濕潤處或室外應作防水處理。
穿過變形縫的管路應該設有補償設備,補償設備應活動自若,配電線路穿過建筑物或設備根底時加裝保護套管,保護套管平坦,管口潤滑,護口結實,與管口緊密銜接,加保護套管處在蔭蔽工程中表明正確。
吊頂內、護墻板內管路敷設,其操作工藝及要求:智慧、固定參照明配管工藝;銜接、彎度、走向等可參照暗敷工藝要求施工,接線盒可運用暗盒。
2.3線槽敷設
(1)線槽設備要求:
線槽直線段銜接應選用銜接板,用墊圈、繃簧墊圈、螺母緊固,銜接處應緊密平坦無縫隙。
線槽進行穿插、轉彎、丁字銜接時,應選用單通、二通、三通、四通等進行變通銜接,線槽終端應加裝封堵。導線接頭處應設置接線盒或將導線接頭放在電氣用具內。
線槽選用鋼管引進或引出導線時,可選用分擔器或用鎖母將管口固定在線槽上。
建筑物的外表如有斜度時,線槽應隨其斜度變化。
線槽蓋板設備后應平坦,無翹角,出線口的方位應精確。
在吊頂內敷設時,如果吊頂無法上人,應留檢修孔。
穿過墻鑿壁的線槽四周應留出50mm空地,并用防火資料封堵。
金屬線槽及其金屬支架和引進引出的金屬導管有必要接地牢靠。
線槽通過建筑物的變形縫(伸縮縫、沉降縫)時,線槽自身應斷開,槽內用內銜接板搭接,不需固定。保護地線和槽內導線均應留有補償余量。
敷設在豎井、吊頂、通道、夾層及設備層等處的線槽應契合現行規范《高層民用建筑規劃防火規范》GB 50045的有關防火要求。
2.4吊裝金屬線槽設備
線槽直線段拼裝時,應先做干線,再做分支線,將吊裝器與線槽用蝶形夾卡固定,并逐段拼裝成形。
線槽與線槽可選用內銜接頭或外銜接頭,配上平墊和繃簧墊用螺母緊固。
轉彎部位應選用彎頭,設備角度應適合。
出線口處應使用出線口盒進行銜接,結尾部位要裝上封堵,在盒、箱、柜進出線處應選用抱腳銜接。
2.5地上金屬線槽設備
依據彈線方位,固定線槽支架,將地上金屬線槽放在支架上,然后進行線槽銜接,并接好出線口。
線槽與分線盒銜接應正確選用分線盒、管件,銜接應固定牢靠。
地上線槽及附件全部設備后,進行體系調整,依據地上厚度調整線槽干線、分支線、分線盒接頭、轉彎、轉角和出口等處,水平高度與地上平齊,并將盒蓋蓋好,封堵嚴實,以防污染阻塞,直至合作土建地上施工完畢停止。
2.6線槽保護地線設備
金屬線槽及其支架全長不應少于2處與接地干線相銜接。
非鍍鋅線槽間銜接板的兩頭跨接銅芯接地線,接地線小答應截面積不小于6MM.
鍍鋅電纜橋架間銜接板的兩頭不跨接接地線,但銜接板兩頭不少于2個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墊圈的銜接固定螺栓。
三、重慶弱電工程線纜布放及銜接
3.1線纜的布放規范:
線纜完好無損,外皮完好,中心禁止有接頭和打結的地方;
線纜布放時,銜接正確,堅持其順直、規整,布放時線纜按必定次序;
線纜拐彎應均勻、油滑共同,彎弧外部堅持筆直或水平成直線;
線纜布放綁扎規整,綁扎的線扣間隔均勻,松緊適度,不得綁扎過緊;
線纜走線便利、漂亮,每期工程線纜沿線纜走道一側布放,盡量留出擴容空
間,以便于保護和將來擴容;
布放線纜時,每條線纜的兩頭有顯著標志,以便于銜接和查看,線纜標簽應貼(綁)于線纜兩頭的顯著處且不易掉落;
信號線與電源線分隔敷設,不相互環繞,平行走線,并避免在同一線束內。
在同一線纜走道上布放時,間隔不小于200mm。信號線及電源線在機架內布放
時,分別在兩測走線;
線纜穿越上、基層或水平穿墻時,用防火封堵資料將洞孔堵實。
3.2線纜的綁扎規范
關于插頭處的線纜綁扎應按布放次序進行綁扎,避免電纜相互環繞,電纜綁扎后應堅持順直,水平電纜的扎帶綁扎方位高度應相同,筆直線纜綁扎后應能堅持順直,并與地上筆直。